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筆趣繁體小説閲讀 | 免費繁體TXT小説線上看 > 武俠 > 符皇 >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喜獲道藏【第二更】

符皇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喜獲道藏【第二更】

作者:蕭瑾瑜 分类:武俠 更新时间:2020-04-10 17:04:19

“這可真得多謝阿秀了。”

陳汐深吸一口氣說道,他很清楚,哪怕換做自己去操作,隻怕也沒有阿秀做的這般出色了。

“對了,那個百強勢力是什麼?”陳汐問道。

“哦,那是學院內一百個學生勢力,等進入內院,就能看見一個名為‘逐鹿金榜’的石碑,上邊便是羅列著一百個學生勢力的排名。”

軒轅允開口解釋道,“這也是學院對學生的一種鼓勵,畢竟,能夠從學院走出的弟,未來幾乎都能蛻變為仙界的一方霸主,而對勢力的掌控和駕馭,也是對學生的一種磨礪和培養。”

陳汐恍然,再一次深切明白到了道皇學院的存在,對仙界的意義有何等的不凡,簡直就是仙界頂尖人才輸出的搖籃之地。

……

軒轅允閒聊了一陣,便即折身離開。

陳汐也是將心思放在了這三層書架上,開始細細翻閱起來。

“寶箴秘聞錄,太古年間,學院首席教習蕭瑜所著,其內詳解大羅之妙,乃不可多得之孤本。”

“論大羅真諦三十解,外院之長周知禮所著,其內敘錄三十種晉級大羅之訣竅。”

“太上問道篇……”

“真武七鑒……”

“神羅圖譜……”

這第三層所藏典籍,並非功法,全都是一部部有關大羅之境的道經,有闡述,有辯論,更有無數前賢古人對這一境界的認知和批註。

陳汐還記得那位黑衣老者的提醒,沒有去翻閱典籍,不過隻看那一部部道藏的名字和介紹,都讓他有一種無從選擇的感覺。

沒辦法,這裡有關衝擊大羅之境的典籍實在太多,也太全面了。

“唔,我建議你先翻閱當年道皇親筆批註的《大羅本源考》、以及當年雲浮生那小曾隨手撰寫的一部《破境妙觀》。”

突然,那一個三尺高的侏儒書妖本寂憑空浮現,立在陳汐身前,笑吟吟開口指點,一副早料到你小會不知如何選擇的模樣。

“當然,也别忘了檢視院長留下的一部《道溯大羅》手稿,我記得當年那星武仙王就是參悟這部手稿,一舉破境大羅的。”

陳汐扭頭看了看四周,發現並無人注意到書妖本寂的出現,心又是暗暗一驚,終於明白,這書妖本寂的修為必然也是深不可測,說不定就是這藏經院的一個老古董。

“多謝前輩指點。”陳汐拱手。

“我可不是白指點的。”書妖本寂笑眯眯說道。

陳汐心領神會,隨手把紫綬星章交給對方。

不過,當陳汐再次拿回紫綬星章時就發現,居然一下少了五萬星值!他唇角登時不可抑製地抽搐了一下,有些沒想到,也有些肉疼。

書妖本寂見陳汐這般模樣,不禁沒好氣道:“小,你可是占了大便宜,别人想花費星值求我指點,我還不答應呢。”

陳汐心暗自嘀咕:“誰知道你是不是蒙人的……”

甚至,陳汐都懷疑對方是不是用同樣的說辭,矇蔽了學院不少學生,畢竟這傢夥似乎對自己太熱情了,還如此主動,所謂無故獻殷勤,非奸即盜,陳汐可不相信天上掉餡餅,又恰好砸到自己頭上這種事情。

“唉,看來我又白忙活一場了,當年那雲浮生罵我坑他的星值,想不到如今你這小傢夥也如此,做點好事怎麼就如此難呢……”

書妖本寂搖頭歎息,一副傷心失望的模樣,話雖如此說,他消失的速度可不慢,幾乎是不等陳汐再次開口,他就瞬息憑空消失不見。

“這傢夥,在這些年裡肯定騙了不少人……”

陳汐卻是愈發感覺,這書妖本寂不靠譜了,不過他很快就拋棄腦海雜念,開始順著一排排書架,尋找起書妖本寂提起過的書名。

他倒是想確認一下,那《大羅本源考》、《破境妙觀》、《道溯大羅》三部道藏是否真值五萬星值了。

很快,陳汐就找到了其一部,是當年道皇親筆批註的《大羅本源考》,這部道藏並非出自道皇之手,隻是由道皇批註和闡述的。

換而言之,這一部《大羅本源考》出現的時間,應該還要在太古道皇證道之前!

原因很簡單,批註和闡述,本就是後人對故人典籍的一種認知和詮釋。

而當看到那真正的著作者名字時,陳汐眼眸不由微微一縮,心震動,伏羲!

居然是伏羲!

陳汐心就像被丟進一顆石,濺起千重浪。

“學院怎會存在一部伏羲前輩的著作,難道那太古道皇也和伏羲前輩有著一絲淵源不成?”

陳汐深呼吸幾口氣,終於感覺,哪怕被那書妖本寂坑了五萬星值,可是能夠看見伏羲前輩留下的一部著作時也值得了。

畢竟,他自打修行至今,所修習之傳承幾乎都來自星辰洞府,而星辰洞府便是伏羲之物,甚至嚴格來說,他陳汐如今已是神衍山的親傳弟之一!

此時能看見伏羲所論著的一部道藏,他心自然是有一種如獲至寶的驚喜感。

翻開第一頁——

唰!

又被扣除了八千星值!

這一下,倒是讓陳汐的心神清醒不少,暗暗苦笑,果然,想要從學院得到什麼,就得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啊。

不過接下來,陳汐卻是顧不得思考這些,他的心神已是完全被典籍的內容所吸引。

“大羅者,道之微而顯,衍化神紋、闡述天之痕理。”

“此境,心與道相合,法與身相隨,冥悟於道,則見微知著……”

像伏羲這般通天存在,每一個字,甚至是每一個筆畫都蘊含著至高的妙諦,細細揣摩,甚至可以從一字之品悟出千百重道韻。

即便以陳汐的超絕悟性,也是每看一個段落,都得消化咀嚼許久,這才能重新翻閱下去,否則都難以再觀摩下去。

是的,陳汐並未觀摩道皇的批註和闡述,直接觀摩起《大羅本源考》的原,所領悟出的東西,自然是來自於他自己對大道的認知。

如此做,也是為了等將這一部典籍參悟透徹,再把自己所領悟的妙諦和道皇所批註的妙諦一一印證。

如此一來,就可以收穫到更多的體悟。

所謂旁征博引,觸類旁通,便是如此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分享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