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筆趣繁體小説閲讀 | 免費繁體TXT小説線上看 > 都市 > 301 Moved Permanentl > 第79章 解縉

301 Moved Permanentl 第79章 解縉

作者:desc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19 02:50:19

偏偏這個時候,有個戶部郎中王國用站了出來,說李善長是冤枉的。言辭激烈,直戳朱元璋的內心。

大致意思是,李善長除了是大明的公爵之外,還是皇親國戚,與陛下本是一體。他若想造反,何必攀附胡惟庸?況且胡惟庸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胡惟庸造反若成,他也不過還是個臣子,能有什麼好處。

現在李善長死了,人死不能複生。現在天下人都說,李善長功勞這麼大,說殺就殺了。我們這些人,在陛下眼裡又算得上什麼?

微臣希望陛下能引以為戒,莫讓天下士人再次寒心。

這份奏摺朱元璋反覆看來兩遍,當别人都以為王國用死定了的時候,朱元璋卻沒有處置他,反而升他的官。

但是,王國用這份奏摺,卻是解縉代為起草的。

朱元璋把解縉招過來質問,你身為什麼幫王國用起草奏摺,為李善長伸冤。

解縉說,臣知言出而禍必隨之,然恥立於聖朝,而無諫諍之士。

他的意思很簡單,我知道會有殺頭的危險,但我不在乎,而且我瞧不起那些不敢說真話的滿朝文武官員。

朱元璋喜歡有膽氣的人,更喜歡有膽氣,又有學問的人。

所以破格提拔他為六品的翰林學士,但是這也看出解縉似乎的情商似乎不怎麼高,他的那句瞧不起滿朝不敢說真話的大臣,得罪了許多人。

人都是這樣,我可以卑鄙懦弱甚至有些冷漠,活著陰險毒辣。乃至可以把這些當成人生的準則,我可以這麼做,但你不能拆穿我。你拆穿我,你就是得罪了我。

由此可見解縉在文人中,是一把劍。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之後,他更張揚了。

今年年初,他又上了一次奏摺,太平十策。

所謂天平十策,就是能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十個計策。他隻是一個翰林,滿朝的六部尚書,禦史大夫都不敢說的話,他說了。

先不說他的計策如何,他在書中有一條,直接觸怒了朱元璋。

他說,大明分封藩王,是天下肇禍之始。

就是說,朱元璋現在分封諸王,以後一定後患無窮。

他的預言是正確的,在今後的歲月裡不但有靖難篡位,而且龐大的龍子龍孫也成了這個國家的蛀蟲。

他有抱負,敢直言,有膽量,有遠見,有眼光。但是他低估了,朱元璋對於家人的偏袒程度。

曆史上就是因為這句話,他不但被打發回家繼續讀書,而且仕途屢遭挫折。

他的挫折更多源於他自身,不懂得官場的

法則,不懂得屈伸,不懂得低頭,不懂潛規則。

等建文登基之後,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抱負,他又跑到京城來求官。當年他得罪的人,直接給了他致命一擊。

當時解縉的母親去世,父親九十多歲。你這樣一個讀書人居然不在家照顧老父,跑來求官簡直就是不忠不孝。

對一個人最高等級的打擊,就是道德上的捆綁和譴責。哪怕是資訊爆炸的後世,站在道德製高點上,别有用心的指責别人,也是讓人身敗名裂的不二手段。

解縉的仕途完了,他成了大明官場中無足輕重,甚至讓人瞧不起的小人物。

但是隨即,經過了心誌磨礪的解縉,迎來了人生巔峰。朱棣帶著大軍進城了,在方孝孺為首的讀書人不合作之後,朱棣迫切的需要一個有聲望的人,來幫助他。

解縉投靠了朱棣,相傳是他用華麗的文筆,幫助朱棣起草了登基詔。而且在很長時間內他都是朱棣的第一秘書,並且永樂初年所有的重大檔案,詔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短短五年之內,他從一個被人刻意冷落的邊緣人,成為朱棣的寵臣,編纂永樂大典這樣的

重任也落在他的肩上,而且還成為大明帝國當時的宣傳部長和文化部長。

甚至在朱棣對於傳為太子還是朱高煦之間有猶豫的時候,他親口說出一句話,看聖孫。(相傳當年朱棣有點喜歡朱高煦,然後解縉跟朱棣說,太子不但賢德,而且他兒子也不錯。)

這件事上再次看出他的情商低,自古以來君王的家事豈是一個臣子能摻和的。他不但摻和了皇帝的家事,還妄想做皇孫,就是後來一代狠人,把叔叔朱高煦當饅頭蒸的明宣宗的老師。

再後來他摻和到了太子和朱高煦之間,被後者狠狠的告狀,然後剝奪官身,關進錦衣衛的詔獄。

再然後,就是被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領會皇帝的意圖,把他活活的凍死了。

(以上都是水,但是很多年輕的

讀者未必對這個人物多瞭解,所以我才水的!)

“這個人,如果用好了會是手裡的一把寶劍。但估計,用他的時候

也要忍受他的低情商還有驕傲。”

朱允熥稍微琢磨一下,就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解縉這個愣頭青,是朱允熥性格的磨刀石。一個成熟的好皇帝,就要忍受並且容忍,甚至重用這些敢於直言的愣頭青。

“解大紳!”朱允熥笑道,“皇爺爺剛和我說完你是個愣頭青,讓我對你耐心點,你倒是先不耐煩了?”(字大紳)

被吳王點名說愣頭青,解縉頓時滿臉漲紅,大聲辯解道,“殿下,臣隻是愛直言,怎麼就成愣頭青了?再說,陛下和殿下,私下說臣是愣頭青,有失仁德。”說完,驕傲的一扭頭,好像受了委屈似的。

這也能從側面看出明初文人的風骨,若是在我大清,怕是臣子會高呼萬歲,謝主子誇獎。

其實也更證明瞭,朱元璋對待這些青年才俊,是多麼寬容。

“你若不是愣頭青,咱大明朝就沒有愣頭青!”朱元璋哼了一聲,“解縉,你原是六品的翰林學士,可你屢次觸怒同僚上官,不懂為官之道。上次咱申斥你煌煌大言,本想讓你回家讀書。”

“可是咱有愛才之心,吳王年少,身邊缺一個記善書記官,你來當吧!”

果然,朱允熥在解縉的臉上,看到了不悅的表情。

翰林學士本來是天子近臣,相當於皇帝秘書處的一員。給藩王做書記,等於是掉了幾個檔次。解縉是些官迷的人,能高興才怪。

“怎麼?”朱允熥笑道,“你不樂意?”

“臣”解縉剛想說不樂意,可是看到朱元璋淩厲的目光,頓時把其他的話嚥下去了。他隻是情商低,又不是傻。

“臣,不是不樂意,而是臣本翰林”

“你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了?”朱允熥笑道,“也是,敢替李善長直言的人,放在孤的身邊,確實有些委屈了!”

若是别人說這話,朱元璋肯定大怒,可是孫子說,老爺子就像沒聽見似的。反而饒有興趣的看著解縉,看對方如何應答。

“臣為韓國公上書伸冤,乃是臣子本分,算不得什麼!”

朱允熥一句話,讓解縉心裡再次不舒服起來,開口說道,“臣鬥膽,殿下看過那封奏摺沒有,臣說的不對嗎?”

“解縉,你别不知道好歹?”朱元璋大聲喝道。

朱允熥走到解縉的身邊,淡淡的笑道,“你說的對,但不全對。”說著,朱允熥收斂,“你隻是看到了李善長的委屈,沒看到皇爺爺的委屈!”

~~~

等會還有個名人出場,大家猜猜是誰,這幾個都是咱們小三爺未來的智囊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分享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