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筆趣繁體小説閲讀 | 免費繁體TXT小説線上看 > 曆史 >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 第734章 重中之重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734章 重中之重

作者:讓你窩心 分类:曆史 更新时间:2022-05-14 22:43:09

-

趙昺的一番話讓眾臣深以為是,江東可以說因太湖而興。農業可以說是社會經濟賴以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土地是最根本的生產資料,耕地面積的擴大則是直接關係到農業的發展。靖康南渡,鎮江、常州、無錫、平江府、秀州、杭州,既是高宗朝廷南逃路線,也是大批移民落腳定居的首選之地,以至隨處都是“避寇渡江流移失業之民”。

兩浙路和江南東路的東北部的移民遷入位居前列,而江南地區則以太湖流域的移民最為密集。大量移民湧入,一方面因為人口劇增而造成對耕地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為耕地的量的擴大和質的提高,為農業高度集約化經營提供了充分的勞動力。

乾道中,政府以空名官誥補授官資的方式勸諭開耕兩浙荒地;淳熙年間,孝宗繼續采取蠲放苗稅的政策,獎勵“兩浙民戶將已業土山,施用工力開墾成田”。在政策鼓勵和人口壓力下,當地農民改造開發低窪地,墾殖草葑茭蕩及退灘沙塗,耕植荒山土丘,在拓墾可耕土地的過程中,太湖流域的農民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條件,發揮聰明才智,開辟各種途徑,沙田、塘塗田、圩田、湖田、葑田等層出不窮,使可耕田畝有了可觀的增長。

農田的激增又促使各種水利設施工程的開發,在各種水利工程綜合效應下,太湖流域的農田建設大受惠益,成為宋代全國水利田最密集的區域,集約化農業的首善之區,成為天時、地力、人工的統一體。而糧食生產是封建社會農業經濟的最主要的內容,也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水平的主要標準。

太湖流域在宋代已實行了兩熟製,這對提高更多利用效率,增加糧食產出數量,都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兩熟製有兩種情況。其一是稻作兩熟製。其二是稻麥兩熟製。兩熟製大大提高了太湖流域的糧食畝產量和總產量。太湖地區普遍的畝產量在三石左右,少數上田可達五石,在全國是處於先進地位的,成為宋代最大的糧食產地。

而政府極為重視這一地區的糧食生產,所謂“蘇、常、湖、秀,膏腴千裡,國之倉庾也”,這裡的豐歉也直接關係到全國的糧食供應,“故歲一順成,則粒米狼戾,允然有餘”,米價也大幅回落;戰爭時期,太湖流域更是軍糧的大宗征集地。尤其以平江府為代表,故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

總之,兩宋時期的太湖流域,對可耕土地已經基本完成了地毯式的開發和墾辟,一係列普遍而適時的水利工程建設全面促成這一地區水利田的最終建成,這些都為當地農業的高度集約化經營提供了可能,並使其成為全國集約農業的樣板地區。本地區舉足輕重的糧食生產,又進一步的促進了商業性農業的發展,不僅在當時全國各經濟區域中引人注目,而且為太湖流域社會經濟的全面繁榮創造了條件。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分享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