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句麗西部一個叫做延津的小城。
“都準備好了麼?特使約定的時間就是今天。”
說話的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人,一身唐服,說不上華麗,也不是平民能夠穿的起的。
“蔡公放心,一切已經準備妥當。”下麪人恢複道。
原來此人姓蔡,名蔡榮。本是鴻臚寺一名譯語人也就是翻譯,上次跟隨陳大德來高句麗的時候,陳大德覺得蔡榮精明能乾,所以這次出使高句麗又帶上了他,並且給漲了半級,現在是正七品。
王玄策到來以後,為了施行計劃,陳大德把他的人手都給放了出來,還好這些人經過兩次的出使高句麗多少都會說一些高句麗語言。要不跟百姓溝通還真是個問題。
這個時期其實跟後世很像,高句麗的貴族基本都會漢語漢文。在這裡會說大唐的語言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高層人都在學大唐文化,尤其是在大唐留學歸來的人,用句經典的台詞就是,我不是普通人,我在大唐待過好幾年。
所以跟高句麗人貴族交流是沒有障礙的,反倒是平民需要懂高句麗語。
當延津城的城門打開後,陸陸續續有人進出,在延津最繁華的地段有一家鋪子,門前有一塊用高句麗語寫的牌子。
‘’收購各種糧食,大唐銅錢二十文一鬥。‘’
正常來講高句麗的糧食十多文一鬥,三倍的價格就是三十多文一鬥。不過高句麗因為技術原因,錢幣含銅量比較低,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要大唐的錢幣,哪怕是少一點都可以,尤其是貴族。
他們可以用這些錢幣在大唐購買他們自己想要的的貨物回高句麗售賣。
但是大唐的商人不收高句麗的錢幣。很多人看到這個牌子都好奇的過來圍觀,這個時候用三倍的價格收糧食,是不是傻。
“你們真的三倍價格收糧食麼?”
這時一名看上去二十來歲的年輕高句麗人問道。
蔡榮滿臉微笑用流利的高句麗語回答道:
“不錯,隻要是糧食,栗米,稻穀,我們都要。三倍價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好,你等著。”
這名青年轉身跑了,沒過一會揹著一個袋子回來了。放在蔡榮面前,
蔡榮打開一看一袋子粟米。
滿意的點點頭,吩咐手下人給過數,九鬥半不到十鬥。
“你是要你們的錢幣,還是大唐錢幣。”蔡榮問道
“貴人,我要用錢給我母親看病,我要大唐的錢幣。”他知道大唐的錢幣值錢,有時候會換來很多的東西。
為了賺大唐的錢幣,大夫也會給他母親好好看病的。
“好,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我算你十鬥,給你二百文。來人。”
身後的下人遞過來兩串錢,蔡榮接過後遞給年輕人,
“這是二百文,你收好,快去給你母親看病去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