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教授,不太可能吧,當年我們村子也有下放戶,拖家帶口的,後來落實政策之後,早就都回去了。”林海笑著道:“估計是以訛傳訛,要不就是他自己吹牛。”
王心蓮卻搖了搖頭:“是我爹親口說的,絕對不會錯,他是省城大學的曆史教授,當年因為成分不好,就被下放到農村接受再教育,其實,他本來是在鄰縣的,與我們村子一山之隔,由於懂中醫,便被借過來幫忙培訓赤腳醫生。”
“後來呢?”林海饒有興趣的問。
“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就在咱們這邊住下了,生產隊還分給他一處房子,等到落實政策那陣,他就有點瘋瘋癲癲的了,整天揹著個包,也不回家,就在山裡轉悠,不知道在搞什麼名堂,鎮裡曾經主動找過他,說要省城的學校在四處找他,可他卻說自己的工作沒做完,哪都不去。轉眼五六年過去了,漸漸也就沒人提了。”王心蓮說道。
鬨了半天,這個倚老賣老的張大鼻子,還真是個知識分子。林海在心裡默默的想。
王心蓮又接著說道:“他隻是看上去瘋瘋癲癲,其實,人可厲害了,不僅懂中醫,還能掐會算,每逢過年,十裡八村找他給算命的人都得排隊呢,這還不算,對林下參養殖也非常在行,自己總結出了規律,免費教給村民,但大家都不咋買賬,他特别生氣,說村子裡的人就是群會說話的豬,然後就搬到關帝廟住了,一晃七八年,誰勸都不肯回來。”
東北是人蔘的故鄉和主產區。
人蔘對自然環境的要求很高,海拔高度,光照時間,溫度濕度,土壤養分等等,缺一不可,所謂林下參,就是在適合人蔘生長的林區人工種植的參,處於半野生狀態,在野山參幾乎難覓蹤跡的今天,林下參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
“種植林下參很賺錢的,大家為啥不買賬呢?”林海好奇的問。
王心蓮想了想:“品質好一點的林下參,至少要十年甚至十五年左右才能采摘,這麼長的時間,變數和風險都很大,村民們都不願承擔,說是十年下來,還不如去城裡打工賺錢呢。最重要的是鄰縣那邊都是大棚種植人蔘,產量高,把價格拉得很低,所以就更沒人願意種了。”
原來如此。
人蔘園大規模種植,產量確實能上去,但藥用價值難免打折扣,價格自然就低,林下參的種植時間長,風險確實大一些,但如果是林場統一管理,就可以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風險,隻不過前期投入比較大,目前的經濟狀況難以承受,但以後就不好說了,可以作為遠景規劃,至少,在給楊書記的彙報中,完全可以大書特書一筆。
多年從事文字工作,林海深知寫材料的重要性,像類似這些事,不論將來是否能實現,隻要能寫出個一二三來,就會被視為工作能力的體現。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頁/共2頁